石油貿易格局改變或將影響全球航運業
2014-02-18 08:34:15 來源:國際船舶網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全球石油貿易的結構性轉變正在增加每標準桶石油的平均運輸距離,這可能推高運費,令航運公司和造船公司受益。
這種轉變很大程度上要歸因于美國的能源熱潮,國內油氣產量大增使美國漸漸遠離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的位置,與此同時亞洲的油氣需求繼續增長,這對拉丁美洲和西非等傳統上向美國供應油氣產品的地區來說是個好消息,只不過現在它們的客戶所在地更遙遠了。
DNB Bank的一個分析師小組發現,2013年超大型油輪的平均運輸距離達到大約7,500海里,大約相當于地球周長的三分之一,而且較2010年增加了9%。
DNB分析師Petter Haugensaid表示,從西非到中國的距離是從西非到美國距離的近三倍,西非石油運輸目的地的變化是平均運輸距離增加的最主要原因。
這與全球石油消費中心向東方傾斜的趨勢相一致,國際能源署(IEA)稱未來幾十年全球石油貿易格局將出現根本變革。按月進口量衡量,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美國能源情報署在最近的報告中預計,2014年全年,中國將是最大的石油進口國,日均進口量為660萬桶,美國的日均進口量為550萬桶。
IEA此前估計,美國在全球石油貿易中份額將從目前的27%下降至2035年的15%,而隨著平均運輸距離增加,預計屆時全球油輪貿易量將上升約18%。
IHS Maritime業務經理惠靈頓稱,這一趨勢對航運業影響重大,將會推高運費并刺激更多超大型油輪的建造訂單。
惠靈頓表示,由于訂單猛增,船廠在過去6個月已經把大型油輪建造價格提高了10%左右。運費上升也有助租船商和運營商從2008年以來持續低迷的航運業中復蘇。
亞洲兩大石油消費國中國和印度的進口情況凸顯了貿易模式的變化。官方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從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等最大石油供應國進口的原油數量持平或下降,而從剛果民主共和國等部分西非國家的進口量激增32%。
與此類似,印度的石油進口來源也呈多元化趨勢,據能源咨詢機構JBC Energy的數據,印度更多地轉向了遙遠的拉丁美洲,去年該州在印度石油進口量中所占的比例從兩年前的10%提高至20%,成為繼中東之后印度的第二大石油供應來源。JBC數據顯示,2013年前9個月中國從拉丁美洲進口的原油較2011年同期增加了14%。
JBC稱,受美國頁巖革命影響,拉丁美洲失去了美國這個傳統出口市場,正越來越多地將目光轉向亞洲。
今年印度進一步增加了從拉丁美洲進口的石油,來源國包括墨西哥、哥倫比亞和阿根廷,而在上月之前,這些國家從未向印度大量出口過石油。
印度還從美洲其他國家進口石油。例如,印度石油公司(Indian Oil Corp.)去年底首次從加拿大進口了原油。